- 报名咨询电话
- 18577899395
- 在线QQ咨询
2770662137
- 微信咨询:
18577899395
【70周年校庆·校友风采】谢国富:从象牙之塔奔赴田野乡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是投身党和国家事业,做人民需要的人,就算是星火也要燃烧。”每当被问及人生理想时,谢国富总会如此坚定地回答。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7级政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谢国富,从广西民族大学函授毕业后,先后完成职业生涯上的两次身份转换。2020年9月,谢国富完成了从民大学子向民大教师的蜕变,以新的身份在母校续写人生新故事;2020年12月,谢国富走出“象牙塔”奔赴乡村一线,从高校教师成为驻村选调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合山市委办工作,担任洛满村驻村选调生,主抓乡村振兴推进工作。变换的是职业,不变的是初心,他始终用实际行动书写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七年求学路,悠悠民大情
2013年9月,来宾市的壮族小伙谢国富背着自己的行囊踏入广西民族大学函授的校门,开启了在相思湖畔的七年求学之路。
初入民大,懵懂的他并没有过多的想法,凭着对政治学专业的喜爱,他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图书馆里看书学习,学业成绩始终保持班级前茅。大广西民族大学函授园里社团林立,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也吸引着这个初入象牙塔的壮乡学子。谢国富经过竞选干部的历练,逐渐拓宽自己的见识,再有师兄师姐的引导,谢国富不断在各级各类学生组织中锻炼自己。在民大就读的七年间,谢国富先后担任广西民族大学函授大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全国党建样板支部研究生第一支部书记、广西民族大学函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研究会会长等10余个职务,在校期间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自强之星”“自治区优秀毕业生”等38项荣誉,并在2014年12月18日成为年级第一位入党的同志。这些经历为他的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也锻炼了他的综合能力。
“在民大求学的七年,是改变我人生的钥匙。”当被问及在民大求学期间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事,谢国富自豪且开心地说:“当然是向习近平总书记做汇报!”2017年4月20日,谢国富作为广西唯一的学生代表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召开的基层代表座谈会。会上,谢国富向习近平总书记做了汇报,表达了自己将来扎根基层、服务西部、造福家乡,用所学知识和本领回报党和国家的培养、回报人民的养育之恩的就业愿景。“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让我备受鼓舞,这一经历丰富了我的成长历程,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谢国富感叹道。
2017年9月,谢国富再次回到民大攻读硕士学位。问及他读研意味着什么, “我觉得读研更多的是一种担当,是一次突破和探索,也是一次沉淀和成长。”获得了2020届自治区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的谢国富如是说。他将自己三年的读研生活形容为一次刻苦铭心的历练,“在学术上,我的导师杨天保教授对我的要求十分严格。但正是在这样的引导与鞭策下,我收获了成长,尤其是毕业论文顺利完成并拿到了盲审答辩全优成绩。我十分感激导师的培养,给了我十分宝贵的青春记忆。”
“在我心目中,母校就是我的第二个家”,谢国富心中充满对母校的感激之情。“母校予我知识,教我做人,给我机会,让我的生命里充满了理想和信念。”民大于谢国富而言,不仅是迈步成长的阶梯,更是宝贵青春中一场不虚此行的相遇。
坚守初心,到基层发光发热
2020年,在研究生毕业之后,谢国富以优异的成绩被民大录取为辅导员。在欣喜得到留校机会之余,他更为能够以自身力量报答母校感到开心自豪。入职不久,谢国富收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选调生录取通知。
获得“双丰收”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他却陷入沉思。面对两难选择,谢国富回想起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民大学子有朝气、有活力,精神风貌好,孺子可教也,要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将来一定有所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给予他无穷的力量。“面对这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时,我选择服从自己的内心,到基层为人民服务,从基层做起,做一个体现青年担当的人。”他毅然决定放弃留校工作机会,投身基层。
虽守住初心,但心存愧疚。一是愧对家人,二是愧对母校。“收入、福利、环境,这些现实问题对我来说,都可以接受。但是我的家人,跟着受苦受累,有时候会让我难过。”“母校培养了我,没有母校就没有我的成长,所以做选择的时候也是痛苦的。”广西民族大学函授校长谢尚果教授曾多次鼓励谢国富留校,让他继续在广西民族大学函授奋斗、为校争光。在真正被录取为选调生之后,谢国富犹豫着告诉校长自己的想法,本以为校长会劝阻他,但是校长慈祥且坚定地告诉他:“放心,大胆地往前走,好男儿志在四方,在外面好好奋斗,干出一番事业,也是为校争光。”师长给予的鞭策与支持让谢国富充满信心,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
有初心与鼓励加持,谢国富充满斗志地从南宁来到了100多公里以外的洛满村。他说:“组织派下来驻村是信任,我们当以责任感驻村。”到洛满村的第一个晚上,谢国富郑重写下“洛满村,让幸福落满”几个字并作为桌面背景,意思是:让幸福像滋润大地的春雨一样,落满整个洛满。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洛满村发展的期望。驻村以来,谢国富始终保持身入基层、心入基层。在2021年党建大督查、疫情防控、“后评估”等工作中主动作为,他帮助洛满村顺利通过各项检查,在基层谱写自己的青春之歌。
苦干巧干,过好自己的“基层关”
驻村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初到基层时谢国富便感到些许不适应,甚至出现迷茫的状态。“与我想象中的基层工作最大的区别就是,群众工作以及村落的实际情况与我学习的专业知识,包括与我们去调研的一些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别,当时对基层工作的印象还停留在表面。”短暂的迷茫过后,谢国富迅速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为了深入了解群众,他经常去到群众家里,与村民聊天,获取群众的信任,用实际行动感染村民,真正把自己当成村里人,走进群众心里。
谢国富驻村工作时主要负责村落的整体规划、组织建设和产业发展。到村首月,谢国富主动利用晚上时间入户调研并详细制定洛满村2021年工作计划及五年发展规划,协助完善“村到屯、屯到户、户到人”的三级联动农村基层党建网络,助力党组织在全村工作的有效覆盖,同时推行“党组织堡垒挺在前、党组织骨干冲在前、党员群众干在前”的“三个在前”工作机制,以身示范开展工作。如推进三微菜园建设、疫情防控、防溺水等工作,不管日晒雨淋他全程亲自跟进。
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基石,谢国富深知其理。他协助洛满村利用上级扶持资金投入到建材有限公司、光伏发电、甘蔗综合服务站等项目,保障村集体经济多元增收。2021年洛满村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20.36万元,实现较大突破。此外,谢国富积极引导骨干落实“项目工作20法”。2022年以来想方设法引进及优化产业项目,具体包括建设手工车间、占地20亩养猪场、家庭农场,引导村民优化百头规模养牛、千亩糖料蔗、万亩林场等产业。同时争取到100万衔接资金发展养猪项目,年可出栏4800头,预计年收益1000多万元。通过努力,洛满村已呈现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格局,谢国富进一步证明了自己。
“习近平总书记下乡期间克服了‘五关’,文秀克服了主客观因素,我们也要过好自己的‘基层关’。”谢国富说。驻村工作复杂且不易,但他从未退缩。2021年6月,谢国富积极探索“驻村干部顶层设计+村干部引导+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工作模式,组建“洛满村风貌提升工作小组”,发布《洛满村风貌提升“十不准”行为守则》《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号召》《乡村风貌提升倡议书》,成功引导群众捐款2.4万以及组织500名村民助力风貌提升。2022年根据“因素法分配、预算式管理”,他引导村民通过“一组三会”支出4.8万元解决村屯迫切问题。此外,他亲力解决水利施工方与村民纠纷、清桉还蔗人地矛盾、民房失火处理等多个事件,“不畏难”的作风赢得大家肯定。
驻村是责任也是荣誉。谢国富说:“基层是大熔炉,我很珍惜在这里的时间,我想继续帮助洛满村多做一些事情,愿为星火以心驻村,对得起‘对得起’这三个字。”对于谢国富来说,从象牙之塔奔赴田野乡间,对基层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收获了思考。如果要给“驻扎基层”赋予一个概念,谢国富觉得是“成长基石”。谢国富认为,去到基层服务不仅给予了他一个验证自身本领的平台,同时也促使他不断提升自己,重新定义自己,直面成长。
在母校迎来70华诞之际,谢国富说:“很荣幸自己能够作为母校万千儿女的一位,把生命最宝贵的七年融进了这七十年;很骄傲自己能够作为平凡又不平凡的青年一员,竭尽所能为母校的接续发展添砖加瓦。无论身在何处,不曾忘记我是民大人,我始终用民大精神不断地激励自己,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实习编辑:冯子洋 校对:闭琼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