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大函授站 > 学校动态 >

学校动态

【70周年校庆·发展巡礼】七秩春秋守初心,民族预科育英才——记预科教育学院69年发展历程

时间:网站:广西民族大学函授站

七十载光阴流转,桃李芬芳;七十载砥砺前行,弦歌不辍。回首往昔,广西民族大学函授预科教育学院的69年是广西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开拓创新史,是少数民族教育的独特奋进史,是一批批少数民族学子的精彩逐梦史。预科教育学院立足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实际,以奋进之势砥砺前行,履践致远,坚持走特色共享的高质量民族预科教育之路,在广西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历史上再铸辉煌。

砥砺前行,深耕“广西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

69年前,广西民族学院(现广西民族大学函授)开办“干部文化班”,后逐渐发展为预科教育学院(以下简称预科学院)。六十九载风雨兼程,预科学院走过初创、停滞、恢复、发展四个阶段,历经四次更名,先后开办过初中班、高中班、大学先修班,目前为“广西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承担区内13所普通高等广西民族大学函授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教育与管理。

199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集中办大学民族预科班”。自此,预科学院进入发展阶段,广西民族预科教育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迈进。200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在广西民族大学函授建立“广西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这是广西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意味着广西少数民族预科教育进入到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发展的全新时期 。

预科学院在不断发展的历程中夯实广西预科教育建设发展的基础。2010年,民族预科发展纳入“广西特色教育十大工程”。2012年、2015年,自治区教育厅先后出台《广西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管理暂行规定》和《广西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民族预科由此纳入规范化的办学轨道。

创办至今,预科学院坚守“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服务”初心,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实际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道路,开创独特的“广西模式”,即严格执行“惠民”的招生政策、实行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免收学费政策、推行全区“大集中”的办学模式。集中办预科教育的模式有利于统筹有限的办学资源,改善和优化教育教学条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公平、维护民族平等、实现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有利于实行专业化规范化的统一教学和管理,提高学生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

得益于集中办学的优势,预科学院的民族预科办学模式率先为我国民族预科教育的改革发展树立样板。预科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在2017年荣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新时代新发展,预科学院将与时俱进,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开拓创新,强化特色,为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添彩赋能。

紧扣特色,创新夯实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教学体系

民族预科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办学形式。预科生由招生广西民族大学函授按照国家有关普通高等广西民族大学函授招生录取规定适当降分、择优录取,统一集中到预科学院学习一年。近年来,预科学院在教学定位、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大量的实践探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随着广西社会经济的稳步提升,预科生源趋向优良。为适应本科专业学习需要,预科学院将教学定位从“以补为主”转变为“以预为主”,通过预习本科知识的方式,帮助学生牢固知识基础,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为本科专业学习奠定良好且扎实的基础。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是民族预科教育教学的关键。预科学院根据民族预科学生的特点及专业方向,构建主干课、基础课、综合能力课的“三课”课程体系,按照“突出-加强-兼顾”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优化课程结构。

除此之外,预科学院按文、理、医三大科类进行编班,在课堂教学上坚持“三结合”,即复习旧内容与讲授新内容相结合;抓基础与促提高相结合;一般讲授与重点讲授相结合。同时通过课堂教学理顺主干课与基础课、快与慢、深与浅“三关系”。坚持“三结合”和理顺“三关系”,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民族预科教学结合广西的地域性、民族性特点,编写特色教材。为提升教学效果,预科学院根据广西区情、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力量编撰并出版《八桂乡情》《微积分基础》《基础物理实验》《英语阅读文选》等民族预科教材共16种,至今总发行量超过16万册,成为国内高校首套适用的民族预科系列教材。

数十载沉淀厚积薄发,孕育今朝累累硕果。经过数代师生的努力,预科学院如今已拥有一支出色的师资队伍。现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34人。近十年来,学院教师承担校级以上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2项,其中省部级课题10项、厅局级8项、校级21项、横向课题2项,发表论文93篇,其中核心35篇,出版著作教材19部,论文集1部,获得各类教学科研奖项19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校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获得各级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指导奖77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2项。

如今,预科学院拥有教学、实验与行政办公用房面积2万平方米,其中,多媒体教室35间、语音室和计算机教室5间,物理、化学实验室各4间、生物实验室2间,装配先进的仪器设备;另有图书资料室1间、行政办公用房23间、会议室2间以及多间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学生社团活动室。

预科学院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与完善的管理服务体系,均为民族预科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未来,预科学院将不断加快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步伐,汇聚起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育人润心,为民族预科生搭建成长成才的“金色桥梁”

预科学院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始终不渝地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民族团结、思想品德和法律法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政治可靠、思想坚定、有真才实学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助力广西民族大学函授形成“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三性合一的办学特色。

在校民族预科生通过一年的学习,提高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达到预科阶段的培养目标,有效衔接本科阶段学习。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因此被喻为少数民族学生顺利进入大学的“金色桥梁”。

创新教学促成长,多彩活动展风采。预科教育学院2021级文科班李雪莹说:“学院教学分成大学类和学院类,分层次的教学贴合不同基础不同直升院校的学生学习,对本科学习生活很有帮助。”学院活动丰富多彩,如红色诗歌朗诵大赛、“十佳歌手”比赛、主持人大赛、班级辩论赛等。李雪莹认为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学习技能知识和积累比赛经验,还能丰富课余生活、促进个人成长。

耕耘结硕果,风劲待远航。“预科期间我得到许多老师的谆谆教导,同时收获到令我难忘的友谊。”预科教育学院2021级文科班李俊璋认为预科生活收获颇丰,“预科期间会设置较多自习课。如果能高效地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学习,就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最好方法。经过这一年的学习,我深刻感悟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69年来,预科学院共培养输送合格少数民族大学新生44695人,培育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和高级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先后荣获“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育苗树人不辞劳,春华秋实在预科。预科学院将继续坚持规模化、本土化、规范化、数字化立院施教,在广西民族大学函授党政领导下,续写新时代新辉煌,在灿烂阳光下盛开民族之花,为民族教育的发展再创佳绩!(实习编辑:杨力华 校对:黄银雪)

在线客服
QQ咨询
邹老师 邹老师
在线咨询
邹老师 邹老师
电话咨询
1857789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