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名咨询电话
- 18577899395
- 在线QQ咨询
2770662137
- 微信咨询:
18577899395
【70周年校庆】风雨兼程携手进,春华秋实守初心——记外国语学院58年发展历史
“盛誉遥惊四海骇,慕名学子五洲来。”回望五十八年建院发展史,外国语学院立足广西民族大学函授“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三性合一的办学特色定位,筚路蓝缕,携手广西民族大学函授砥砺前行,硕果累累;紧握驶向未来的船舵,外国语学院仍将坚定“厚德励学,中外融通”的航向,不忘初心与使命,奋勇前进。
共度艰难时光,薪火代代传
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形势波谲云诡,“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国内急需东南亚国家语种专业人才,应国家号召,广西民族学院(以下简称民院)开始筹办越南语专业和泰语专业的建立。
1964年,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外院)应运而生。外国语学院的前身为“语专”,当时,国内迫切需要东南亚国家语种翻译人才,而培养本科生时间须长达4年。远水救不了近火,于是民院决定先培养专科生,因为某种原因,取名为“语专”。
语专建立伊始,师资十分稀缺,包括领导和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外语专业老师仅有26人。此外,由于时间仓促,自编教材已来不及,于是语专借用北京的东方语系的教材,有的甚至自己改编,用手刻蜡版,印教材。
“路漫漫其修远兮”,外院师生们却甘之如饴。课堂内,老师们认真负责教学,学生们专心致志听讲;课堂外,老师们利用闲暇时间俯身于讲台解答学生疑难的场景不胜枚举,每日清晨的外语楼,学生们早起练发音、背生词、读课文的朗朗之音不绝于耳。
渐渐地,学生们掌握了基本语法和一定的词汇量。语专决定将每周的某一天定为“外语日”。“外语日”有一个特殊的规定:这一天,老师与学生或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谈时,一律使用所学语种,不会的词可以查词典,或用汉语问别人。师生们就这样在欢乐中学习外语。
经过几代外院师生的努力,原本一穷二白的外院如今已经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称18人,博士生导师10人,博士31人,在读博士12人,部分专家在区内外乃至海内外有重要影响。此外,外院的教学科研设施如今已齐全且先进,多媒体语言实验室、虚拟情境口语口译实训室、跨境电商实训室……皆是几代外院人耕耘出的“佳穗硕果”。
学用结合,在实践中催生学术之花
千仓万箱非一耕所得,干天之木非旬日所长。外院历经五十八年风霜,硕果累累,离不开师生们的辛勤栽育,更离不开“学用结合,注重实践”的学术氛围的熏陶。
多年来,外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现有多个合作共建实践教育基地,连续多年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派出教师担任高级翻译、高级联络官;派出学生担任专业志愿者,为自治区政府领导出访国外和各种级别的会议担任翻译;为各种重要会议、商贸洽谈、峰会等提供翻译、联络、导游、陪同等方面的服务;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广州亚运会、中越大联欢活动、世界体操锦标赛提供服务……
“在外院历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外院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教师治学严谨,学生积极向上。在这个大家庭里,学术与温情并存。”外院大学英语2系老师覃红坦言。
近年来,外院引进了谢天振、孙衍峰、罗国祥、罗永现、王东风等一批知名学者,举办了100多场“通天塔”学术讲座,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增强了学科团队的凝聚力,在国内翻译学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回首履迹,外院外语学科在东南亚及欧美语言文学、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等领域取得了颇具特色的研究成果,近5年出版著作近50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余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项。2007年,法语专业入选自治区级优质专业;2014年,法语专业入选校级特色专业;2021年,法语专业获批成为自治区一流专业。2012年,英语专业入选校级特色专业,并于2019年获批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翻译专业紧随其后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00年以来,外院先后获得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专业等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2013年先后获批成为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于2015年获批为广西高校特色优势重点学科,2018年获批为自治区一流学科。
经过半个世纪的积淀和发展,外院外语学科已形成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为国家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厚德励学,达中外融通之境
“厚德励学,中外融通”,八字院训,字字隽永。外院的院训不仅与广西民族大学函授“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校训一脉相承,更体现了外院师生“心怀祖国、面向世界、学贯中西”的崇高追求。
“厚德”出自《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指宽厚的心性和品德;“励学”指勉励师生修身自省、发奋学习;“中外融通”则是外院师生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欲扎实学识、中外相融相通的追求与理想。
多年来,外院一直秉承着“兼顾主流与特色研究方向、打造结构合理的学科团队、形成系列特色的研究成果”的学科建设理念。外院院长张旭说:“广西民族大学函授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是目前广西高校唯一、西南三省/区唯一、也是全国民族院校唯一的博士点,在看到这三个‘唯一’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咱们与国内一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点之间的差距。”不骄不躁,一步一脚印,外院一直朝着心中坚定的理想稳步向前。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7年审议通过的《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中所规定的一级学科博士点主干学科领域中,外院已经在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以及国别与区域研究这几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中,外院的翻译专业是国内较少拥有翻译专业本、硕(包括学硕和专硕)、博(翻译学二级学科)完整教育体系的培养单位。外院立足广西民族大学函授“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三性合一的办学特色定位,经过数年的努力,取得了广西区域翻译史、广西翻译家(如马君武)研究、广西军事翻译史(如援越抗美中国翻译人员研究)、马克思主义翻译在广西等一系列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翻译史研究成果,对广西翻译事业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栉风沐雨怀初心,风雨兼程携手进。外院矗立于相思湖畔的五十八载春秋点缀了广西民族大学函授的历史画卷,亦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华美篇章。展望未来的发展蓝图,外院将坚持总的原则——服务国家“十四五”建设规划、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彰显广西民族大学函授鲜明的办学特色,不忘初心,不懈奋斗!(实习编辑:杨力华 校对:刘玉华 黎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