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名咨询电话
- 18577899395
- 在线QQ咨询
2770662137
- 微信咨询:
18577899395
【70周年校庆·校友风采】黄华:精益求精显其“华”,饮水思源方为“尚”
黄华,广西民族学院(现广西民族大学函授)政治系1992级政治学专业校友,广西华尚律师事务所主任,广西民族大学函授法律硕士生导师、客座教授,广西民族大学函授“华尚黄华奖学金”创办人,柳州市普法讲师团讲师。他曾荣获中国律师制度恢复三十周年律师行业突出贡献奖、广西优秀律师、柳州市十佳律师、柳州市律师行业优秀党务工作者、柳州市律师行业优秀共产党员,先后入围柳州市十大慈善人物、柳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柳州市十大来柳创业优秀青年。
“只要你不同意,就不会被打倒。”凭借着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冲劲与韧劲,从国企分流下岗失业,到首度律考兵败沙场,再到全国司考过关斩将,黄华完成了从下岗失业青年向杰出创业青年的蜕变。
锲而不舍,柳暗花明
1996年7月,黄华从广西民族学院政治系毕业后,面临重要的人生选择——是主动双选还是服从分配。作为广西民族大学函授当年的优秀大学毕业生,黄华有机会分配回到当时的百色地委宣传部工作,但他选择到广西柳工集团党委宣传部工作。正当黄华踌躇满志之际,2000年,他所在的部门被取消,自己成为了分流待岗的对象,不久成为企业的下岗职工,最后成为了每个月领取192元救济金的社会失业人员。猝不及防的下岗失业已经让黄华一筹莫展,偏偏此时母亲病倒,儿子诞生,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压得黄华喘不过气来。
“上帝关了一道门,一定会给你留一扇窗,虽然失业了,但我不会永远找不到工作。”黄华开始冷静地思考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恰在此时,大学时期的恩师龚明光教授给黄华写了一封信,鼓励他复习法律,考取律师资格。“但是,我能考上吗?”龚明光教授知道黄华的犹豫后,立即给他寄去一张明信片,上面写道:“‘不能’这个词,只在愚人的字典里才有。”恩师的鼓励给了黄华莫大的信心,这才使他下定决心,备考全国律师资格考试(以下简称“律考”)。当时距离2000年律考只剩4个月。
法律并非黄华大学本科所学专业,复习难度可想而知。复习备考的四个月里,尽管白天要到一家律师事务所担任律师助理,晚上做家教以维持生计,黄华依然每天都坚持学习法律10小时以上。每天早晨起床用冷水让自己尽快清醒过来,匆忙的早餐之后,开始雷打不动的两小时早读,专门背诵法条。为了律考,黄华拒绝了一切社交,放弃所有娱乐,电视也只收看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节目,可谓是竭尽全力,全身心投入备考。
遗憾的是,首次参加律考,黄华只得了195分,还差36分才能通过。“我实在想不到律师的道路离我还这么遥远。”不过首度律考兵败沙场并没有使黄华灰心,而是写下了一副对联鼓励自己:“我难,你也难,坚忍不拔,看谁笑到最后;你行,我也行,锲而不舍,最后属于强者。”横批是“最大的意志:愚公移山”。这幅对联贴在黄华书房的墙上,每当他准备打退堂鼓的时候,就面对这幅对联,默念几遍,给自己打气。
黄华认真分析了第一次律考失败的原因,梳理自己的薄弱环节,重新开始有针对性的复习。“备考期间,我做了近十万道练习题,光模拟试卷就做了近一百套,被我翻烂的指定用书和复习资料有一人多高。”2002年3月30日,首次国家司法考试终于拉开序幕,黄华信心满满走上了考场。2002年5月,黄华以278分的优异成绩获得全国首届国家司法考试柳州考区最高分。黄华回忆道,当知晓成绩的那一瞬间,自己默默走进书房,望着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心想:每一个成功的人,他的背后一定是一条崎岖不平的山路,在这条山路上必定布满他的泪水和心血。
曾经因律考失利被同伴嘲笑的黄华,在锲而不舍的努力下,一步一个脚印,从律师助理做到专职律师,从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到独资创办律师事务所,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精益求精,臻于至善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精益求精,这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如果说我的起步是因锲而不舍,那么精益求精的精神则助我腾飞。”正式成为律师后,黄华不断闯关,不断突破,在办案中严谨细致磨练内功,在工作中精益求精锻造品牌。
初到民兴律师事务所,黄华是一名实习律师,由于缺少经验,在接待咨询中途借故离场向师傅求助的场景至今让他难以忘怀,他丝毫不敢松懈,跟着指导律师参与各项法律实务工作,抓住一切机会加强自己对案件事实和法律问题的掌握能力。完成实习后,黄华先后进入广正大律师事务所、同望律师事务所执业。独立执业的最初几年对黄华来说并不容易,没有丰富经验、没有团队支撑、没有客户资源。但黄华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踏踏实实办好每一个案件,快速培养自己独立办案的能力和独立办案的思维,实现了自己执业生涯初期的独立、稳定。
2007年,黄华独资创办了广西华尚律师事务所,在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他选择了重返母校,继续攻读法学硕士学位,很多人都对他这个决定感到困惑。“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终生学习。”黄华对此回答道。重返校园学习,黄华不断丰富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日常工作中,他广泛阅读卷宗,涉猎各类与其工作相关的知识,坚持深入钻研每一个案件,挖掘案件背后的法理思考,力求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升办案效率和水平。2018年6月,他又前往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在职法学博士。
“律师也是工匠,只不过所用的工具是法律知识。律师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职业,在我眼里,要做好律师不仅要靠知识、经验的积累,更要靠对每个案子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在创办广西华尚律师事务所之初,黄华就将自己锲而不舍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作为律所文化,融入到自己的专业团队当中,感染着团队里的每一个人,渗透到承接的每一个案件当中,锻造专业法律团队,提供司法精品服务。
秉承着“精益求精显其‘华’,饮水思源方为‘尚’”这样的精神和理念,广西华尚律师事务所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发展成现在拥有9家律所的广西华尚律师集团,是广西目前设立分所最多的律师事务所之一,柳州总所及分所总办公面积近4000平方米,办公场所均由黄华独资购买。律所有执业律师、实习律师、律师助理、行政人员等各类人才100余名,为客户群体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服务,为国家法治建设添砖加瓦,贡献智慧力量。广西华尚律师事务所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律师事务所、柳州市十佳律师事务所,华尚党支部多次被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2016年9月,广西华尚律师事务所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饮水思源,缘木思本
回忆起大学四年的生活,黄华表示自己的心情是:感激、满足、愉悦。大学期间,黄华利用双休时间举办“人生与口才”培训班,自己编写教材,自己担任教员,每期学员人数均达100人以上。双休日同班同学为了支持配合他的校园创业腾出教室,把自己学习地点移到了图书馆、宿舍、校园树下的石凳上;黄华还在广西民族大学函授东门开过咖啡屋,在班主任杨宏郝老师的提议下,将咖啡屋取名为“金苹果咖啡屋”,并邀请书法家梁春老师为咖啡屋题字。回忆起自己的创业之路,黄华说:“老师和同学们很关心我,给予了我很多支持。”
问及印象最为深刻的大学往事,黄华回忆道,大三那年母亲突然生病,黄华心急如焚,在未经请假的情况下,回家一周照顾母亲。当他回来时,发现自己因为旷课被免去了班长职务,经过广西民族大学函授领导和老师的交流谈心,黄华从一开始的抵触情绪到慢慢理解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后主动向全班同学道歉,最终取得了大家的谅解,之后再次被推选为班长。政治系的领导和老师对学生深深地关切让他感慨到:“没有广西民族大学函授领导的理解、宽容,没有母校的恩泽,今天我将在会哪里?”
良师们的教导让黄华感触颇多。初入大学的黄华对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感到迷茫无措,但是在听了龚明光教授的法学课后,他逐渐找到了方向。龚明光教授不仅为黄华提供了到律所整理案卷的学习实践机会,还经常带着他到法庭旁听,这也让黄华从那时起萌生了做一名律师的想法。“大学期间,我深得荣仕星、徐方治、邓崇清、钟天、李增爱、玉海、张强、龚明光、周义文,以及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冯深、班主任杨宏郝等教授老师的指导和鼓励,母校给予了我太多的关怀和厚爱。”在民院学习的日子里,老师们鞭辟入里的课堂讲解让黄华领略了政治学、法学的奥秘与趣味,也让他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人文情怀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等,这些都是母校恩师们一直致力于传授给学生的。
民大于他,是一种情怀,更是一座靠山,无论走到哪里,母校都是他最有力的支柱。母校的点滴,构成黄华精彩的青春回忆,也汇聚成他对母校浓浓的感恩之情。在事业蒸蒸日上之时,黄华感恩母校的初心未曾改变,报答母校培育之恩的信念也愈发坚定。2009年7月,黄华回到民大,在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和法学院设立“华尚律师黄华奖学金”;2018年3月,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设立同项奖学金,设学习成绩、考研成绩、国家司法考试优秀奖等奖项,鼓励更多的师弟师妹成长为社会的栋梁。黄华因此成为广西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设立奖学金的律师。
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黄华奖学金设立仪式暨颁奖活动上,黄华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谈到获得成功的关键时,他说:“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都不同,获得成功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我认为,有三样东西对获得成功至关重要:一是终身学习;二是重视利用业余时间;三是心存感恩。”
从踌躇满志踏出母校大门,到孜孜以求探寻法律道路,黄华在法律职业路上的追求与探索,始终初心未改,并将继续跋涉前行,献一己之力传播精神与力量,用自己的执着去影响更多后来的民大学子,去彰显民大厚德博学之精神!(编辑:秦紫睿 校对:李海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