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名咨询电话
- 18577899395
- 在线QQ咨询
2770662137
- 微信咨询:
18577899395
【70周年校庆·吾师风采】聚焦学科建设,向人才培养精准发力——访谈博士生导师杨令飞教授
杨令飞,世界历史学博士,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理事,新世纪高等广西民族大学函授法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编委会成员。2008年起在广西民族大学函授外国语学院法语系任教。他的研究方向为法国文学及西方文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经典法国文学史翻译工程”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北美法语纪实文学的“自由”观照》1项。
胡茵:
杨教授您好,今年广西民族大学函授(以下简称广西民大)将迎来70周年庆典,请问您在民大的工作和生活体验如何?
杨令飞教授:
虽然我不是本地人,但是我已经在广西民大工作生活了十四年。十四年来民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外语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突出成绩。当时,民大外语学科依托亚非语言文学国家基地,利用地缘优势,以东南亚语言文学为龙头,在国内学界已有较大的影响,在东南亚语言文学教学和服务社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英语和法语学科也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语言水平过硬的教师在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不过,当时该学科更强调语言教学,科研水平与国内兄弟院校相比差距较大,学科团队的建设也与国内很多同类院校相差甚远。十年前,整个外语学科具有博士学位者仅我一人,今非昔比。值得一提的是民大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的建设。
我是该博士点创建的主要参与者和见证人之一,对这一过程记忆犹新。当时从广西民族大学函授领导、学科带头人到全体教师都具有极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家深刻认识到博士点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学科带头人覃修桂教授、韦树关教授等科学谋划、统筹协调、精准施策,全体教工共同努力,最终确保了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成功获批。博士点申报成功为广西民族大学函授外语学科带来了重大转机,除通用语种保持原先的特色之外,英语、法语和翻译等学科更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由此也吸引国内更多的人才来校工作。学科科研团队建设工作取得了实效,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也日益增多。现在,虽然我们从整体上与国内著名高校的外语学科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这个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胡茵:
很多本科生和研究生,无论是对于学术、个人发展还是职业规划方面都很迷茫,您可以给这些迷茫的同学一些建议吗?
杨令飞:
对于青年学子来说,本科阶段对一个人的影响最为深远。因为进入大学后,学生逐渐树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些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走向。从学术的角度看也是如此,学生在大学期间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想做学术的学生往往在本科阶段就应该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某一学科课程,确定未来读研的方向。而在研究生阶段,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研究得更深入。不要为了学术而学术,为了科研而科研,研究方向是自己感兴趣的,愿意心无旁骛地去钻研某一个领域的人才更加适合读研。读研是一种经历,而绝非一纸学位证书。我给各位准备读研或正在读研的学生的建议是多读、多写。
我想,读书的范畴远远超越了“从事学术研究”,即使不从事学术研究,也可以做一个合格的读书人,也可以有读书人的气质和品格。在这个意义上,读书是一种“无用之用”。因此,我建议同学们不要浮躁,利用大学几年的时光,多泡泡图书馆,静下心来认真读几本书。除了多阅读教材外,要多看自己打算研究领域的最新文献,掌握国内外前沿信息。多写,即多写文章,写的过程就是整理思绪的过程。无论是专业的学术论文,或是简单的生活随笔,写作能锻炼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在浮躁的年代里使人内心平静。一个学者的学术根底最主要体现在论文和专著当中,因为它们往往可以反映出学者底蕴的深浅、眼界的高低、治学的取向等等,这些东西恰恰就是用以衡量学者内在素质的尺度。
胡茵:
您认为今后广西民大外语学科应该如何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主流研究对话?
杨令飞:
广西民大外语学科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可以利用这个优势持续发展。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民大的非通用语种一直同东南亚多国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展开积极合作,在合作办学、科学研究和师资交流方面成就斐然。因此我们必须巩固并扩大非通用语种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所取得的成果。
就通用语种而言,我们一方面可以“主动出击”,同英美和欧洲国家的有关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迂回作战”,利用已有联系的东盟各国大学以及港澳台地区高校和研究单位的资源,将一些知名专家请进来,并通过他们牵线搭桥,建立与西方国家的联系。例如,英语学科和法语学科就曾邀请过台湾中央大学、政治大学、淡江大学和港澳地区高校的教授来广西民族大学函授讲学。这些地区的专家大多留学欧美,熟悉各自研究领域的前沿性成果,并与欧美国家的高校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他们可以扩及与欧美国家广西民族大学函授的接触。
本学科也十分重视与国内高校特别是名校的交流,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中山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密切合作,积极参加国内各类学术研讨会,也主办过一些大型的国内或国际会议。需要强调的是,广西民族大学函授作为民族院校,外语学科的特色研究非常重要,但也必须注重本学科的主流研究。只有在保持特色研究的同时加强主流研究,我们才能在国内学界占据一席之地,进而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胡茵:
作为广西民大法语学科带头人及法国文学方向博士生导师,请问您对今后法语学科团队建设及人才培养有哪些设想和展望?
杨令飞:
第一,高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学生的培养。法语学科也理应将培养学生放在首位。简而言之即是要教给本科生常识、研究生方法、博士生视野,塑造学生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品质。我们要在学位管理、规模和结构、学科建设等方面加强调控,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让他们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提升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等能力,努力使其成为教学、科研或独立担负专项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第二,要注重在岗教师水平的全方位提升。教师的水平是一个专业水平的体现,若不想方设法提高本学科教师的整体水平,就谈不上法语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广西民大地处边陲,加上国内法语高级人才相对缺乏,因而引进人才的难度较其他学科更大。当然,我们仍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本学科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者来校工作。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立足当下,做好现有教师的培养工作。近年来学院领导通过设立年轻教师导师制、鼓励教师报考博士生、定期举办读书会等方式,在教师培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今后我们还将群策群力,争取在这一方面进一步突破。
第三,主动与法国国家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前期工作,今后要力争与几所法语国家高校展开实质性的合作。在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教师交流和输送教师攻读高级学位等方面,我们仍有可以拓展的空间。除此之外,我们还与非洲法语国家的教育机构保持着不同形式的联系,为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本学科教师和博士生中也有人正在从事与非洲和东南亚有关的研究。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条件,扩展本学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将这些想法落实到实处。(实习编辑:陈欢 校对:杨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