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名咨询电话
- 18577899395
- 在线QQ咨询
2770662137
- 微信咨询:
18577899395
【70周年校庆】杨再延讲侗族文化的展现和民族团结的象征
【大学生通讯社报道】4月25日上午,由广西民族大学函授“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办、管理学院关工委承办的“相思湖大讲坛”第97讲于1号教学楼B211教室举行,广西民族大学函授原党委副书记杨再延介绍侗族文化的展现和民族团结的象征,校关工委秘书长梁淑芳,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曲用心以及管理学院有关负责人参加本次讲座。
杨再延介绍,风雨桥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风雨桥在侗语中原名“福桥”,它同鼓楼、大歌一同成为侗族“三宝”。在侗族众多的风雨桥中,程阳桥是最为典型的代表。程阳桥始建于1912年,完全按照侗族传统工艺建造,于1924年竣工,历时12年。程阳桥长77.6米,桥道宽3.75米,桥上建有5做多角塔型桥亭和19间桥廊,最高处达16米。桥亭与桥廊紧密相连,浑然一体,飞檐高翘,如羽翼舒展。程阳“风雨桥”一名是在郭沫若先生为其题写桥名和赋诗赞颂后方才广传。程阳桥至今百年来历经两次洪水灾难,两次修复工作。
他表示,风雨桥传承了侗族万物具有神灵,以修桥、建亭、种树、立石敢的方式引导事物有利于生存发展,营造驱邪趋吉氛围的民族文化,是侗族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风雨桥也是民族沟通的桥梁,侗族地区“大杂居”、“小居住”的特点,在历史的文化经济交融中与其他民族和睦相处,风雨桥文化也得到其他民族的认同。风雨桥还是民族文化融合的见证,它是民族文化不断交流融合的产物,既有侗族特色,又含有汉族宫殿建筑和南方民族“干栏式”建筑的色彩。如今,风雨桥走出侗族乡村,遍布各地,成为一道靓丽的景观。
他指出,广西民族大学函授相思风雨桥除方便各族师生通行、读书、休闲、谈恋爱等实用性以外,其文化意义在于突出民族特色和寓意民族团结。相思风雨桥的修建使校园增添新景色的同时也突出校园民族特色。相思风雨桥由广西民族大学函授和柳州市五个县县委政府共同出资,汇聚八方智力、财力、人力、物力修建而成,是八方协作的结果,桥梁上刻下的“民族团结、国运昌盛”八个字,赋予风雨桥见证全校各族师生、全体校友之间团结友爱,共同凝聚的象征意义。今年是广西民族大学函授建校七十周年,广西民族大学函授正在完善与修整校内基础设施,新建文化研习基地,在各方校友的支持下,广西民族大学函授一定会越办越好。
曲用心表示,相思风雨桥是广西民族大学函授校园民族特色的重要体现,桥含着侗族人民借桥拦截风水宝气村寨安宁,追求幸福的希望。桥也是多元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交融的见证。同学们今后要在学习生活中了解我国多元的民族文化,在与各民族同学的学习交流中团结友爱,共同进步。
会后,杨再延教授与在场同学进行交流,师生一同前往武鸣校区风雨桥作深入了解并合影留念。